普洱市 - 历史沿革
普洱见诸文字的历史可上溯至西汉(公元前206年—公元23年)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。从汉朝开始,历代封建王朝都在普洱设有行政管理机构,有的朝代称为郡、部、司,有的朝代叫做道、州、府。清代雍正年间(1729年)设普洱府,辖威远厅、他郎厅、思茅厅、宁洱县和车里宣慰司(今西双版纳州)。建国初,设普洱专区,1953年改为思茅专区。1971年改称思茅地区。1973年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。2003年10月,撤销思茅地区,设立地级思茅市。2007年2月,国务院批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。[1]
普洱市 - 地理位置
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,地处北纬22°02′—24°50′、东经99°09′—102°19′之间,北回归线横穿中部。东临红河、玉溪,南接西双版纳,西北连临沧,北靠大理、楚雄。东南与越南、老挝接壤,西南与缅甸毗邻,国境线长约486公里(与缅甸接壤303公里,老挝116公里,越南67公里)。全市南北纵距208.5公里,东西横距北部55公里、南部299公里,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,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(市)。市级机关驻思茅区的思茅镇,海拔1302米,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415公里、空中航线305公里,乘飞机35分钟可抵达。澜沧江、红河、南亢河三条水道直通境外,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之一。[2]
普洱市 - 行政划分
2007年,普洱市行政划分情况:
区划名称 | 面积(平方公里) | 常住人口 | 户籍人口 |
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| 5,287.91 | 379,100 | 362,384 |
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| 1,892.23 | 133,600 | 123,464 |
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| 3,666.11 | 194,600 | 191,134 |
思茅区 | 3,875.11 | 256,200 | 213,035 |
普洱市 | 44,264.79 | 2,576,300 | 2,448,103 |
景东彝族自治县 | 4,455.24 | 379,000 | 359,151 |
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| 7,519.67 | 309,700 | 310,254 |
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| 3,428.78 | 118,700 | 103,615 |
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| 8,732.48 | 498,600 | 486,096 |
西盟佤族自治县 | 1,259.44 | 92,400 | 90,803 |
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| 4,147.82 | 214,400 | 208,167 |
普洱市 - 地质气候
普洱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,横断山脉南段。哀牢山、无量山及怒山(余脉)三大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,形成了北高南低的地势和北窄南宽的版图形状。最高点为北部无量山的猫头山(海拔3307米);最低点为南部江城土卡河口(海拔317米),相对高差3053米。全市山区面积占98.29%,坝区面积占1.71%。澜沧江、李仙江、南卡江三大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。由于三江纵流,形成帚状水系,有利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两股暖湿气流北上,使普洱成为云贵高原唯一一个海洋性气候的地区。普洱年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,年均气温15.3-20.2℃,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,年均相对湿度79%,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;最冷的天气在1月,平均气温11.7℃;最热的天气在6月,平均气温21.9℃;冬夏相差10.2℃。
普洱市 - 生态资源
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.9%,活立木蓄积量2.03亿立方米,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,有4.4万公顷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。物产丰富,盛产茶叶、橡胶、玉米、咖啡、甘蔗、烟草、景谷芒果等。
普洱市 - 特色产业
茶叶
普洱市是闻名中外的“普洱茶故乡”,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最主要集散地。东汉时期,普洱的茶叶栽培、加工、销售便初具规模。清乾隆九年,普洱茶被定为“贡茶”。
普洱市有最多的原始野生大茶树,并有香樟、杜仲、木姜子、肉桂等品种。截至2010年,普洱市茶园面积达93324公顷。普洱市在茶叶栽培、加工、茶质检测中已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工艺和技术,其在培育、制造、品饮、利用、开发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。世界各国引进的茶种,采用的茶树栽培方法,茶叶加工的工艺,茶叶品饮的方式,以及茶礼茶仪、茶俗茶风,都是直接或间接经普洱地区由中国传播出去的。
减产危机
普洱市盛产茶叶,茶园也是游客的必游之地。但2012年调查显示,普洱市正在从茶园变成咖啡王国。根据普洱市政府的数据,2011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43.9万亩,而2009年咖啡种植面积为21.8万亩。相比之下,普洱市的325万亩茶园,与3年前的数量差不多。2012年普洱市的咖啡产量为2.8万吨,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一半,占云南省的90%以上。由于2008年普洱茶泡沫破裂和咖啡的经济收益更高等原因,普洱市政府计划5年后力争咖啡年产量翻番,达9至10万吨。普洱市已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广、产量最多的咖啡产区。[3]
烟草
普洱市是中国重要的烟草产地。1992年后,普洱市开始有计划地大面积种植烤烟,开发了景东、镇沅、墨江、景谷、宁洱、思茅等6个县(区)48个乡镇种植烤烟。2006年生产规模突破30万担,2008年生产规模达到43.1万担,烟农收入超过3亿元,烤烟产业已成为全市的一项骨干产业。
普洱市烤烟产业从1995年起得以较快发展。1995年种植烤烟52654亩,1997年发展到156000亩,收购烟叶14407.95吨,达到历史最高产量。普洱市的烟草主要集中在景谷县。2012年,景谷县烤烟生产任务为7000担。[4]
普洱市 - 人口民族
2009年末,全市总人口258.7万人,居住着26种民族,其中市居民族有汉、哈尼、拉祜、彝、佤、傣等14种,少数民族人口153.7万人,占总人口的59.4%。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上的有4个县,分别是澜沧、墨江、景东、景谷。人口最多的县是澜沧县,总人口49.97万人;人口最少的县是西盟县,总人口9.3万人。
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、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,产生了木鼓节、葫芦节、火把节、泼水节等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,形成了三道茶、三跺脚、跳秧歌、赕白象、扭股舞、芦笙舞、拉木鼓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。
普洱市 - 交通
陆路
2002年底,全区拥有公路16503.5公里,位居全省第一,其中:二级公路99.8公里,三级公路663.75公里,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36公里,地区到县实现了油路化,最远县城5小时可达,到2003年10月元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地区至省城将实现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5小时通达。全区121个乡(镇)、992个村委会都通了公路,绝大部分乡(镇)政府所在地建成了文明卫生路。通过国道213线、214线,省道晋恩线、弥宁线、0538线等把普洱与相邻地(州)紧紧相连。从江城七号界碑可达老挝丰沙里省;经孟连省级口岸可到缅甸大其力,直接通往泰国,全程约150公里;澜沧、西盟也有多条通往缅甸相邻县的公路通道。
建设中的昆(明)——曼(谷)高速公路,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,始于云南省会昆明,经玉溪、普洱,从西双版纳磨憨口岸出境,经老挝直抵东南亚繁华大都市泰国首都曼谷,与马来西亚至新加坡高速公路相连接。昆曼高速公路昆明至玉溪六车道、玉溪至元江、磨黑至普洱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,元江至磨黑四车道于2003年10月建成通车,普洱至小勐养四车道启动兴建,昆曼公路国内段2005年建成通车。
2002年,全区拥有汽车2708辆,年运量达1053万吨,客货运输十分活跃,国际跨国运输发展较快,2001年普洱至老挝万象的国际客运班线正式开通。
港务
澜沧江纵贯全区,经西双版纳出境后称湄公河,流经缅甸、老挝、泰国、柬埔寨、越南后注入太平洋,被称为“东方多瑙河”。经过十几年的航道整治,从普洱港经缅甸、老挝朗勃拉邦至泰国清盛已可连续通航10个月。2001年6月26日,中老缅泰澜沧江——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行典礼在中国景洪举行。2001年3月,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普洱港通过国家验收,普洱港形成了货运量10万吨/年,客运量30万人次/年的吞吐能力,普洱港成为了澜沧江——湄公河上的第一港。
2002年,全区拥有船舶374艘,完成货运量5.8万吨,完成客运量23.8万人次,仅普洱港进出物资达5万吨。
航空
普洱机场位于普洱城西郊两公里处,经改扩建可全天候起降波音737客机,昆明至普洱每天往返航班已开通,航程305公里。
普洱市 - 教育
城区内有大专院校2所,中专学校14所(含技校),各类职业培训中心8所。
普洱市 - 旅游
境内有普洱茶马古道、勐连大黑山、镇沅千家寨、普洱、景谷威远江等 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及梅子湖公园、孟连宣抚司署、树包塔、千糯佛寺、景东文庙等重要景点。